自然觀察 -02
壺狀重癭
觀察日期:2025/01/12 - 尖石水田營地
初次見到的時候會覺得很奇特,怎麼會有花長在 葉背上,後來經過查詢得知這個不是花,而是『蟲癭』,寄生在香楠的葉背上,有許多蟲癭(癭發音同『影』),。
(圖1. 香楠壺狀蟲癭 / 攝影 Hukomay )
(圖1. 香楠壺狀蟲癭 / 攝影 Hukomay )
植食性昆蟲,運用化學物理機制來營造居所, 此種特別的生物現象稱為蟲癭(insect gall),這些昆 蟲則被稱作造癭昆蟲。
癭(gall)是植物反應外來生 物刺激所產生的特殊組織,這些增生組織只有被昆 蟲誘發的稱為蟲癭。
造癭 昆蟲分泌氨基酸類、吲哚乙酸(IAA)前驅物、吉貝 素、細胞分裂素等植物生長激素,而這些寄主植物 的二次代謝物,透過食物鏈中昆蟲消費者的吸收、 濃化,再轉化注入並刺激寄主植物,加速寄主植物 受侵部位的生長,刺激植物細胞增大與增殖,操控 植物長出蟲癭組織,額外的組織提供了保護造癭者 幼蟲的成長空間。
就寄主植物來說,通常香楠葉部的全年物候現象 依 時 序 為 : 冬 季 鱗 芽 期 ( 1 2 - 1 月 )、 春 季 抽 芽 期 ( 2 - 3 月 )、 夏 季 展 葉 期 ( 3 - 7 月 )、 夏 季 抽 芽 期 ( 7 - 9 月 )、 秋 季展葉期(8-10月),每年北部地區的香楠植株有兩 次抽芽時間,分別是春季抽芽期與夏季抽芽期,春 季芽的量較夏季芽多。蟲癭出現的豐度與成蟲的羽 化和產卵有關,而壺狀蟲癭的成蟲在2-4月羽化, 和香楠2-3月的春芽發生同步,壺狀喜楠癭蚋只會 利用春芽的資源造癭。
(參考資料:2018 臺灣博物季刊 140. 37卷 第4期)
留言
張貼留言